在战国初期的《管子》中干支开始与五行融合,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中天干已能和五行相配,西汉初期的《淮南子》中用十二地支纪月,这样地支也与五行配在一起,不过不同的是用天干纪日是在天干与五行相配后拥有了五行性,而十二月在《淮南子》用地支纪月之前就拥有了五行性。
天干地支与五行的融合使得干与干、干与支、支与支之间可以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五行的生克关系可以用几个干支符号来完成表达。完整的阴阳的消长过程无法用几个干或几个支来简单表达,需要用完整的十天干或完整的十二地支来细致阐述,这时十天干间的排列顺序和十二地支间的排列顺序让各干各支与具体的阴阳的消长状态配合在一起。
《史记》和《汉书》对此有记载和解释,甲:“出甲于甲”、乙:“奋轧于乙”、丙:“明炳于丙”、丁:“大盛于丁”、戊:“丰茂于戊”、己:“理纪于己”、庚:“欽更于庚”、辛:“悉新于辛”、壬:“怀任于壬”、癸:“陈揆于癸”,子:“孽萌于子”、丑:“纽牙于丑”、寅:“引达于寅”、卯:“冒茆于卯”、辰:“振美于辰”、巳:“已盛于巳”、午:“布于午”、未:“昧暧于未”、申:“申坚于申”、酉:“留孰于酉”、戌:“毕入于戌”、亥:“该阂于亥”,可以看到天干以甲为首、地支以子为首,都表示事物的起初状态。
西汉武帝时已规定寅月为一年的第一个月,这种行政的规定只是用于历法而已,没有过多地考虑(可能就没考虑)十二地支所可以代表的阴阳消长过程,更不可能是为后来的命理发展所设计的。干支纪时间、阴阳五行与干支融合为作为整体的“气”中的时间组分的观测提供了工具,为后来八字论命的诞生做好了基础准备。
八字测算、命运分析,占卦问事、风水择日,卦不走空润金随缘
有缘者加南虚子先生微信 nanxuzi